经纬恒润W【近期调研与投资者问答】

经纬恒润W【近期调研与投资者问答】
已邀请:
时间:2022-12-02
来源: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简介:经纬恒润-W调研详情,调研纪要,投资者问答
正文:

1.智能驾驶域控的订单情况怎么样?
答:预埋L3功能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于2020年在红旗某车型供货,基于TDA4方案的域控产品于今年在哪吒汽车量产并获得新的定点,基于Mobileye EQ4/EQ6方案的域控产品处于研发中,针对封闭道路L4的高级别智能驾驶运营解决方案已经在部分港口得到应用。

2.AR-HUD的进展情况如何?对于座舱的规划是什么?
答:(1)基于DLP方案,AR-HUD产品的单车价值量有上千元。目前已获得两个客户定点,预计明年能够量产。
(2)舱驾一体是部分客户的探索方向,对于座舱与智驾的交互,芯片和底层技术在两个域之间有复用。公司之前就有关于摄像头的舱内感知等方面的积累,后续在创新比较多的地方有更多机会。此外,公司招聘和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人才支持座舱业务的发展。

3.高级别智驾业务进展如何?
答:(1)业务突破主要包括:1)已投入运营的生产车队的可靠性提升与生产效率长期优化;日照港项目常态化无人驾驶运营,达到行业先进程度;2)研发重型滑板底盘,产品形态进一步丰富,为客户提供更多自动驾驶载具选择;3)通信网络架构升级到车载以太网,核心控制器HPC进一步优化。
(2)山东港口日照港、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及公司联合申报的“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5G智慧港口园区项目”荣获决赛一等奖。近期公司在龙拱港港口的无人水平运输设备采购项目顺利中标,合同已经签署完毕。
时间:2022-11-02
来源:电话会议
简介:经纬恒润-W调研详情,调研纪要,投资者问答
正文:

董事会秘书介绍了三季度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公司高管与投资者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1.公司近期的新项目有哪些?
智驾、底盘、车身等域控的业务进展情况怎么样?
答:(1)智驾方面:合众的双TDA4智能驾驶域控产品预计于本月底达到量产状态;同时公司启动EyeQ6的开发。
(2)底盘方面:公司获得本土头部OEM转向产品的定点,并与自主高端品牌开发线控转向,预计2025年量产。
公司为电子产品业务新客户配套底盘域控,首发产品将集成悬架、减震器和空簧控制等功能。
(3)新能源与动力方面:公司获得Stellantis整车控制器的多个车型追加。
(4)车身方面:新势力与传统OEM客户的区域控制器与车控域控制器项目均在正常推进,同时公司在争取更多项目。

2. 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的进展情况如何?
答:公司中标济宁市龙拱港项目,围绕内河港口新兴建设战略,在港口建设初期即考虑完全自动化,实现车辆自动驾驶、自动作业和港口作业过程数字化。
作为总包商,公司提供涵盖车-路-网-云-图的L4级全要素部署,在该项目中首次投放自研的重载滑板底盘(HAV)及数字孪生产品,提高作业效率。

3. 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的客户需求有什么变化?
答:客户对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载高速通信设计、智能驾驶仿真测试、整车与安全设计等方面比较关注,公司的投入和发展规模也有所增长。

4. 三季度研发费用环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增加吗?
答:公司新员工大部分在三季度入职,研发和技术人员的增加使得本期研发费用有所增加。
时间:2022-10-10
来源: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简介:经纬恒润-W调研详情,调研纪要,投资者问答
正文:

公司高管与投资者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1.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行泊一体方案,目前客户开拓的情况怎么样?
如何看待当前自动驾驶芯片的选型,包括公司和芯片厂商合作的考量?
答:(1)基于TI方案的智能驾驶域控产品定位行泊一体解决方案,搭载某新能源车企将于今年量产,并获得江铃的车型定点。
(2)智能驾驶域控的其他方案包括EQ4+TDA4和EQ6L+TDA4,TDA4的VH和其他家更高算力的芯片方案正在推进中,国产芯片厂商也在考虑合作。

2. 高级别智驾业务进展如何?
答:(1)业务突破主要包括:1)已投入运营的生产车队的可靠性提升与生产效率长期优化;日照港项目常态化无人驾驶运营,达到行业先进程度;2)研发重型滑板底盘,产品形态进一步丰富,为客户提供更多自动驾驶载具选择;3)通信网络架构升级到车载以太网,核心控制器HPC进一步优化。
(2)山东港口日照港、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及公司联合申报的"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5G智慧港口园区项目"荣获决赛一等奖。
近期公司在龙拱港港口的无人水平运输设备采购项目顺利中标,目前正在进行合同签署流程。

3. 汽车电子产品重点发力的产品有哪些?
答:(1)新成立座舱事业部,已经量产OMS、DMS,后续还有500万像素的OMS、DMS;拿下多个车型的基于DLP方案的AR-HUD。
(2)产品能力集成到域控制器。
底盘与新能源方面,底盘域控制器将成为很好的增长点,除了蔚来之外,还获得了某大型OEM的多个车型定点。
新能源方面,12V/48V/400V/600V/800V的BMS拿到项目,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开发了新算法。
车身域控制器方面,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力全面,对车身应用有深入理解。
智驾方面,看好行泊一体产品,进行不同方案的开发。

4. AR-HUD的进展情况如何?
对于座舱的规划是什么?
答:(1)基于DLP方案,产品的单车价值量有上千元。
目前已获得两个客户定点,预计明年能够量产。
(2)舱驾一体是部分客户的探索方向,对于座舱与智驾的交互,芯片和底层技术在两个域之间有复用。
公司之前就有关于摄像头的舱内感知等方面的积累,后续在创新比较多的地方有更多机会。
此外,公司招聘和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人才能够支持座舱业务的发展。
时间:2022-08-02
来源: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简介:经纬恒润-W调研详情,调研纪要,投资者问答
正文:

公司高管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史、主营业务、发展战略等内容,并与投资者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1.公司的智能驾驶域控产品使用的什么芯片方案?
具有什么功能和优势?
是否可以实现行泊一体?
答:(1)公司的智能驾驶域控产品使用多个厂商的芯片,包括TI、英飞凌、Mobileye等厂商的芯片,定位实际可量产产品,也与国内、国外其他芯片厂商开展深入合作交流,目前已获得某新能源车企的产品定点,产品即将量产。
(2)该域控产品定位行泊一体解决方案,行车方面包括前方碰撞预警FCW、车道偏离预警LDW、自动紧急制动AEB、自适应巡航控制ACCA、车道保持辅助LKA、驾驶员确认换道DCLC等,泊车方面包括360度全景影像AVM、低速自动驾驶APA、遥控泊车辅助RPA等。
也可以实现高级的L2+功能,领航辅助和自动变道等高级功能。

2. 公司的域控产品发展怎么样?
答:(1)乘用车在下一代架构上会采用基于域控制器+区域控制器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2025年之前的车型会有智驾、座舱、底盘和车控域控制器,2025年之后会进行进一步的域融合。
商用车方面会首先从车身和车控域开始集成。
随着智驾和座舱数据交互的增多,部分OEM会采用舱驾一体的方案。
(2)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复杂硬件、复杂软件的开发能力,在汽车电子产品方面包括车身和舒适域、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底盘控制系统、新能源和动力系统,在智能座舱方面也在进行布局,在分布式控制器向域控制器集中的趋势下,我们已经按照不同代际的产品进行布局,现有产品线分布较广,多年的研发和量产经验为域控制器研发积累了优势。
目前,公司在智驾域、车身域、底盘域以及区域控制器方面都有相应的客户合作,部分产品已经在今年量产,最近公司也拿到某整车厂底盘域控制器的定点项目。

3. 公司是否有智能座舱相关的产品布局?
答:(1)公司增强现实抬头显示产品AR-HUD已获得国内某主流车企的平台级产品定点,具有高分辨率、视场角大、成像距离远、畸变小,亮度高、色域宽等优势,多个车型的AR-HUD产品将于明年量产,目前还在针对十余个车型进行产品开发。
此外,视觉传感器、座舱感知系统、音乐律动氛围灯等也已经大规模量产。
(2)在智能座舱领域,公司针对图像处理技术、舱内三维感知等前沿技术进行技术布局,并对流媒体后视镜CMS系统、3D相机等新产品进行开发。

4. 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方面,公司与OEM的合作方式是什么?
主要涉及哪些功能模块?
软件业务的优势是什么?
答:(1)业务主要以项目的方式开展,以架构开发为例,OEM会按照工作包的方式,与公司签订合同。
软件方面,主要是签订框架协议,约定软件价格;设备方面,主要是以项目的方式开展。
整车的架构定义、网络定义、域控制器功能规范、零部件功能规范、部分的测试验证都是公司来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功能模块。
(2)公司是从工具和解决方案起家的,充分认识到工具对于电子电气的重要意义,努力自研也是为了避免自身和客户对海外公司与技术的依赖。
公司09年加入AUTOSAR组织,是一汽、上汽之后的第三家,也是第一家TIER1。
除了AUTOSAR,公司也具备基于QNX或者其他OS的开发能力。
公司始终都是正向研发,从自身和整车厂需求出发,从一代代的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开发、测试验证全流程出发,理解相对领先和全面,国产替代的空间非常大。
工具包含自研的Intework系列工具和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Modelbase、OTA软件等。
基础软件有自研的AutosarAP/CP以及非Autosar的AF平台等。

5. 公司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的布局?
目前主要解决和优化哪些方面的技术难点?
其他场景是否可以复用相关技术?
答:(1)公司深耕港口场景,已经实现无安全员的日常运营。
公司可以做车-路-网-云-图全系统部署,包括智能网联域的零部件、架构与算法、高精地图、云端调度平台等,开发了面向港口场景的视觉识别算法、激光识别算法、识别挂车角度算法等。
(2)解决的技术难点包括:1)实现远程启停机和开班/收班点检,通过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实现远程休眠/唤醒/起动/熄火,另外公司做了全要素的点检,涉及5G基站、V2X系统、远程连接等。
2)V2X车路协同系统方面,能够通过超远距感知,大大提高安全性,并适当降低车载传感器性能要求。
3)远程驾驶系统方面,公司使用了车规级方向盘,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更加充分地考虑了安全可靠问题,做了授权、备份链路。
另外,也解决了5G网络优化、电磁干扰监测和预警、运营数据闭环、数字孪生、功能及信息安全等问题。
(3)在其他场景里面车的架构、车用零部件、云端数字底座不会有太大变化,不过作业流程和规范会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变化,绝大部分技术积累是可以复用的。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