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

已邀请:

报告标题: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碳中和系列报告八:轻烃化工副产氢如何利用
作者:东方证券,倪吉
时间:2022/4/18
页数:12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4181559949690_1.pdf?1650291722000.pdf

简介:
蓝氢首选用于化工。氢气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工业用氢和能源用氢,目前消费以工业用氢为主,全球工业用氢的年消耗量在7000万吨左右,其中炼化约占一半,剩余绝大部分用于生产尿素和甲醇及下游各种化工品。目前氢气供应中约75%来自高排放的灰氢,为了降低碳排放,未来需要用低排放的绿氢和蓝氢来替代灰氢。其中绿氢包括光伏风电电解水制氢,蓝氢包括轻烃化工副产氢。目前工业用氢领域的产业链已高度成熟,绿氢与蓝氢基本没有转换成本,但能源用氢中的运储用各产业环节都还有待开发,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手握大量蓝氢的轻烃化工企业来说,将氢气用于化工生产,是能够最快实现蓝氢价值的首选项;

如何选择加氢化工品。轻烃化工副产蓝氢具有低排放和低成本两大优势,其碳足迹可能比目前的绿氢更低,成本已经比传统煤制氢低,比东部地区的绿氢成本更是低近20000元/吨。因此在碳中和情境下,蓝氢用于化工生产的项目审批相对简单,成本优势也很大。按照单位氢气对应的投资规模和化工产值排序,其中HPPO法环氧丙烷、己二酸、丁辛醇、丙烯腈、己内酰胺和BDO是相对突出的产品。再结合生产工艺的优劣势和产品未来几年景气度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己二酸和丁辛醇是相对更好的产品选择。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我们认为轻烃化工企业将副产蓝氢用于生产化工品是当下比较合理的选择,据单位氢气产值、单位氢气投资、以及产品未来景气度综合分析,我们比较看好己二酸和丁辛醇这两个产品,未来相对其他产品能够产生的更高的投资回报。在二级市场投资角度,我们建议关注已经具备轻烃化工产能的卫星化学(002648,买入)、万华化学(600309,买入)、金能科技(603113,买入)、东华能源(002221,未评级)等。风险提示

碳中和政策变化、新能源技术突破、项目投资进度不符预期、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

报告标题: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研究-能源大变局下煤化工迎来机遇期
作者:东方证券,倪吉,万里扬,张斌梅
时间:2022/4/7
页数:15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4071557811487_1.pdf?1649345920000.pdf

简介:
核心观点

煤化工有望开启新发展时期:2018年贸易摩擦促使国内对高精尖领域卡脖子环节极为重视,而我们认为俄乌冲突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深化,可能提升到要求产业链全面自主可控的水平。对于能源化工行业来说,我国最大的短板就在于原料自给率,2021年国内原油进口5.1亿吨,进口依赖度72%。目前煤制烯烃在总供给中占比约20%、煤制油的占比不到3%,在当前环境下提升煤化工占比具有巨大战略价值。同时,欧洲已陷入能源危机,虽然其长期能源可持续化的目标提前,但中短期内的能源短缺很可能导致燃煤需求反弹,这也会缓解国内短期碳排放考核压力。而且长期看,国内即使新建一批煤化工装置,未来也可以通过绿氢降低碳排放强度,并使生产规模获得数倍增长。

能源价格变化提升盈利空间:从2021年以来,传统能源价格就开始持续上涨,我们认为这是全球碳中和目标下必然带来的长期变化,而俄乌冲突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虽然国内煤炭价格明显上涨,但原油涨幅更大,天然气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幅推升了石化与天然气化工产品的成本。而国内以国计民生为重的导向下,预计煤化工中最主要的产品尿素将维持平稳价格,并成为国内化工用煤的价格锚。这将使国内煤化工产品相比石化与天然气化工产品之间产生巨大的套利空间,煤化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明显提升。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我们认为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在国内强调自主安全的大基调下有望迎来新的机遇期,同时原油与欧洲能源成本大幅提升抬高了化工产品价格,对于国内煤化工行业盈利形成利好。我们建议关注国内煤制烯烃龙头企业宝丰能源(600989,买入),国内多元煤化工龙头企业华鲁恒升(600426,买入),中国心连心化肥(01866,未评级)等。

风险提示

产业政策风险;化石能源价格变化风险;测算结果基于假设进行,若假设条件变动会影响测算结果的风险。



"

报告标题: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从生物柴油看再生塑料的投资机会
作者:东方证券,倪吉
时间:2022/4/1
页数:17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4011556525737_1.pdf?1648838590000.pdf

简介:
再生塑料有望复制生物柴油的红利期:欧洲自2015年起提高掺混比例,允许化石柴油添加20%或30%的生物柴油后,中国生柴企业开始享受红利期,卓越新能和嘉澳环保分别于16年和17年开始出口欧洲,之后盈利相当可观。欧洲再生塑料的政策落后于生物柴油政策约5年,21年欧盟SUP禁塑指令要求“以PET为主要成分的一次性饮料容器中再生塑料的使用比例到2025年不少于25%,到2030年不少于30%”,我们认为,再生塑料行业同样有望享受一段欧洲的政策红利期。此外,近期油价快速上涨有望加速生柴对化石柴油的替代进程,拉动生柴的需求,生柴价格也上涨到10430元/吨。油价上涨也导致原生PET瓶片价格上涨,同样带动了再生PET瓶片的价格,欧洲再生PET瓶片的价格上涨至1690欧元/吨,创历史新高。

正规回收体系中,再生塑料更为成熟:从原料端来看,生物柴油和再生塑料的原料均为废弃物,依赖废物回收体系的建立。生物柴油:由于“不与人争粮”政策的存在,我国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使用地沟油。但正规的地沟油回收体系还有待完善,据统计,2018年全国食用油消费总量3440万吨,回收的地沟油约410万吨,回收率仅11.9%,多数地区依赖个体户上门回收。再生塑料:再生塑料的原料为各自对应的原生废塑料。虽然国内废塑料整体回收率不高,2019年仅30%,但PET瓶回收率却高达94%,原因在于我国有一套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高效率的PET瓶回收体系,拾荒者、中间商、回收站在回收废塑料瓶的过程中均有利可图。未来当生物柴油和食品级再生PET需求爆发时,废PET瓶原料相对充裕,需求增长对原料价格的影响大概率会小于生柴对地沟油价格的影响。

发展过程中再生塑料的行业格局更为稳定: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到生柴的红利,如北清环能、东华能源等企业进入该领域。不过生柴属于大宗品,下游是燃料油贸易商,认证壁垒并不高,我们认为,随着产能的释放,行业的竞争将会加剧,加工环节的盈利可能会下滑,企业间的竞争将转向一体化能力的竞争。相比之下,再生PET的下游客户则是消费品公司,价格并不是消费品公司的首要考量,安全稳定的供应才是,如可口可乐等企业就有极为严格的认证要求。与生物柴油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不同,我们认为再生PET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格局将相对稳定,原生PET瓶片企业天然就在销售渠道方面有优势,有望在再生领域占得先机。

近期,生物柴油领域的卓越新能(688196,未评级)、嘉澳环保(603822,未评级)、北清环能(000803,未评级)的投资逻辑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们认为,欧洲生物柴油政策领先再生塑料政策5年,国内生柴企业已享受了一段时间的红利,未来再生塑料行业也有望享受一段政策红利期。而在回收体系和未来的行业格局上,再生PET又优于生物柴油。因此,当下是布局再生塑料赛道的良机,建议关注掌握再生PET核心技术的EPC服务商三联虹普(300384,买入),以及布局再生PET生产的英科再生(688087,未评级)、华润材料(301090,未评级)、万凯新材(301216,未评级)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下滑导致再生料失去成本优势;相关政策推行不及预期;新技术的出现替代现有再生技术;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

报告标题:基础化工行业深度复盘2008-2009:高油价及剧烈波动下的化工行业
作者:中银证券,余嫄嫄,姚思洲
时间:2022/3/28
页数:24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3281555473367_1.pdf?1648477054000.pdf

简介:
原油大幅波动,看好一体化行业龙头公司,农化行业高景气度预计延续。另外,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半导体、新能源材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并未改变。

行业观点

纵观历史,同水平高油价时期(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仅在2008年出现过,WTI及布伦特原油在2008年7月11日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随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原油需求出现负增长,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跌。2009年,OPEC减产保价的作用逐渐显现,各国央行货币宽松不断加码,全球经济开始复苏,油价震荡上行。本文将试图复盘2008-2009年化工板块走势及化工产品价格走势,研究高油价及油价大幅波动下的化工产品及板块走势。

板块走势方面,在2008-2009年油价大幅波动中,在2008H1、2009油价上行期,基础化工(申万)均跑赢大盘指数、石油石化(申万),而在2008H2油价下行期,则跑输大盘指数、石油石化(申万)。化工子行业方面,2008年化工板块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几乎全线下跌,仅钾肥和民爆制品板块上涨,涨幅分别为11.55%、0.47%。另外,化纤、炼油化工等子行业在2008年下半年受周期性预期影响较大盘指数有所企稳。11个子行业跑赢大盘指数。2009年共计有25个化工子行业区间表现优于上证指数,20个涨幅超过110%。其中,纺织化学制品、粘胶、膜材料、其他化学纤维和其他塑料制品涨幅靠前。

产品价格角度,2008年上半年油价高位上行期领涨化工品多集中于化肥(钾肥、磷肥、氮肥)、上游原料(天然气、煤炭)、石化产品(C3丙烯、丙烯酸及酯,C4,芳烃)等产业链。除化肥外,偏产业链下游化学制品产品涨幅普遍不如上游原料及化学原料。2008年下半年油价回落期间上涨及跌幅较小化工品多集中于钾肥、能源、制冷剂、塑料、钛白粉等产业链。2009年油价反弹期间领涨化工品多集中于化学原料、橡胶等产业链。

当前与2008年上半年在货币政策之外的宏观环境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供给端同受世界经济大背景影响而增速走弱,其中,当前化肥与2008年同期相似,受地缘政治冲突、主要生产国出口限制影响,化肥供给大幅收缩,价格大幅上涨。需求方面,当前与2008年同期均处于正常水平,不同之处在于2008年处于增速回落阶段,而当前处于后疫情时期需求恢复阶段。成本方面,布油均处于高位上升趋势,推动因素则由2008年新兴经济体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原油需求上升转为当前对俄制裁带来的供应担忧。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与PPI则同处于持续上行的趋势,当前位置稍落后于2008年同期。

投资建议

受地缘政治等影响,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后续波动或将加大,并将进一步影响至天然气、农产品乃至部分矿产品等,对化工产业链整体影响不可忽视。化工产业链较长,原料剧烈波动,下游价格传导有所滞后,且不同产品的供需情况决定不同的传导程度,部分产品与子行业或面临传导不畅盈利受损的局面。在子行业挑选上侧重一体化及高景气度。

投资主线:一是原料大幅波动,看好一体化行业龙头公司。尤其是在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升级与集中度提升的大背景下,龙头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优势明显。推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新和成。在地缘政治影响因素消除油价有所回落后,看好国内民营石化公司的长期发展,推荐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卫星化学等。

二是精细化程度高,新材料有望延续高景气。2021年四季度以来,部分新材料企业股价回调较为明显,但国产替代背景下半导体、新能源材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并未改变,部分新材料企业2021年及往后业绩或超预期。随着新增产能在2022年逐渐投放,预计半导体、新能源材料企业产销将持续保持旺盛,估值有望得到修复。推荐:晶瑞电材、雅克科技、万润股份、蓝晓科技、国瓷材料、万盛股份、安集科技、沪硅产业等。

三是全球农化行业或将持续景气,推荐华鲁恒升、利尔化学、联化科技;关注云天化,亚钾国际等。另外,“稳增长”下基建有望持续发力,部分建筑结构材料企业将受益。推荐:苏博特、皇马科技、光威复材等,关注龙佰集团等。

风险提示

1)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引起的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恶化;2)俄罗斯中断对欧能源供应;3)俄罗斯及白俄中断化肥出口;4)欧盟对俄实施能源制裁;5)全球疫情形势出现新变化。



"

报告标题:基础化工行业深度研究:供需错配,TDI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
作者:国金证券,陈屹
时间:2022/2/17
页数:16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2171547545521_1.pdf?1645103951000.pdf

简介: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TDI行业中短期供需紧张的状态难以改善,产品价格的上涨具备较强的供需基本面支撑,且未来仍有一定的涨价空间:当前海外企业的供应不稳定,带动了我国TDI外需的迅速增长,同时内需也在持续复苏;而国内多家企业装置正在停产检修中,部分装置同样还存在运行不稳定的现象,整体可释放出的产量十分有限,2022年预计将会出现5万吨的供需缺口,在行业供需错配下TDI产品涨价行情有望延续。

建议关注具有65万吨TDI权益产能的万华化学和具有15万吨TDI产能的沧州大化。

行业观点

TDI属于聚氨酯产业链,内需支撑较强,外需高速增长。TDI位于聚氨酯产业链中上游,海绵及其制品为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2021年在我国的消费占比高达72%,终端应用的常见实物包括沙发、床垫、汽车座椅等,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刚性且与地产和汽车行业具备较高的相关度。在我国地产板块回暖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TDI消费量实现了稳步增长,2021全年消费量达到97万吨,同比增长10%。外需方面在海外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近两年我国净出口量大幅增长,2021年净出口同比增长61.4%达到35.4万吨,出口依赖度高达41.8%。长期来看,全球消费和我国消费将随经济复苏继续稳步增长。外需方面考虑到海外供应的恢复需要时间,未来净出口量应该会呈现出小幅回落的状态。

高技术壁垒下行业格局较好,未来整体供应仍将偏紧。近几年全球TDI产能增长速度缓慢,2018年之后主要产能增量均来源于国内,截止2021年底全球产能共计358万吨,我国产能占比高达40%,为最大的TDI产区。从各家企业的产能情况来看,由于TDI的生产环节复杂、危险性和技术门槛都很高,行业呈现出寡头垄断格局,CR4高达72%。从未来产能增量来看,海外产能不增反减,国内累计有43.5万吨新增产能将在2022-2023年投放,考虑到投产节奏和爬产时间,并且今年还有多家企业有停产检修计划,预计2022年能释放出的有效产量较为有限。

供需错配下行业景气度高涨,产品价格有望继续向上。今年以来由于需求回暖但供应未能及时跟上,TDI迎来新一轮涨价潮,华东市场价从今年年初的15350元/吨涨到了当前的19500元/吨,涨幅为27%。从行业供需来看,TDI下游需求在地产回暖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带动下预计将实现稳步增长,假设未来3年可继续维持6%的增速,2022-2024年国内需求量可分别提升至94、99、105万吨。进出口方面疫海外供应紧张的状态中短期仍然难以改善,2022年我国净出口量有望继续维持高位。供应方面,考虑到部分企业装置检修计划和新产能存在一定的爬产周期,未来3年能释放的产量分别为125、134、138万吨。从整体供需角度来看,预计2022-2024年的行业供需缺口分别为-5、0、1万吨,可以看出2022年整体供应存在明显不足,今年供需紧张状态预计还将延续,有望推动产品价格继续上涨。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增产能投放超预期、海外供应恢复超预期、原料价格波动



"

报告标题:基础化工行业深度研究:EVA光伏料-低碳时代催生的优质赛道
作者:国金证券,陈屹,姚遥
时间:2021/9/2
页数:20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108301513327987_1.pdf?1630600501000.pdf

简介:
投资建议

研究结论:在下游光伏行业具备高确定性增长的背景下,受限于工艺技术、爬产周期和经济考量等多重因素,未来2-3年我国EVA光伏料供需错配的局面难以改善,2023年行业供需缺口预计为15万吨,行业的高景气度仍将延续。在下游需求高速增长和进口替代持续推进的双轮驱动下,国内市场极具增长潜力,2025年EVA树脂整体市场规模在600亿以上(光伏料市场占比超过50%)。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料中预期差最大的细分子行业,优先布局的龙头企业有望尽享行业红利。

相关标的:建议重点关注目前拥有国内最大EVA光伏料产能的东方盛虹和EVA光伏料产量仍在持续提升中的化工新材料企业联泓新科。

核心逻辑

EVA树脂是最主流的光伏胶膜原材料,碳中和背景下光伏级EVA需求将持续高增。光伏级EVA是一种高VA、高MI含量的高端产品,是生产光伏胶膜的核心原材料,产品质量对组件寿命和发电量影响较大。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度的上行,目前EVA光伏料已经成为了需求最大的细分市场,2020年光伏料消费量占总EVA树脂消费量的比例达到34%。在低碳时代的催化下,考虑到EVA粒子对光伏组件的不可或缺性,光伏级EVA粒子未来需求增长的潜力极大,预计2021-2023年光伏级EVA新增需求分别为81、106、131万吨,未来3年的CAGR达到28%。

EVA光伏料生产难度大且扩产周期长,多重限制下国内有效供给不足,竞争格局极好。一方面EVA光伏料的工艺包被少数跨国企业所控制,国内企业需取得技术授权才可涉足,对于后续的经济化量产和产品质量提升则要依靠自身的工艺积累来实现,在强技术垄断性下国内企业增产扩产的自由度较低。另一方面由于EVA技术装置源于海外且维护难度大,部分核心设备组件需从海外订货,1年以上的交付周期使得整体建设扩产时间相对刚性,叠加光伏料的调试产出具备极高的不确定性,产能释放节奏缓慢且难以把控。预计未来2-3年我国光伏料厂家数量在6家左右,行业的高集中度仍将延续,2021-2023年EVA光伏料总供应量分别为29、39、56万吨。

供需错配带动行业景气度向上,龙头企业依托先发优势有望持续受益。随着下游光伏领域需求的高速增长,未来三年我国EVA光伏料行业供需缺口预计还将扩大,预计2021-2023年供需缺口分别为9、17、15万吨,行业景气度仍有上行空间;长期来看国内企业在完成技术消化和工艺积淀后,EVA光伏料才会正式开启国产化的进程,进口替代的推进可让EVA光伏料市场规模在随下游需求同步高增的同时实现倍增。考虑到国内EVA光伏料行业市场参与者有限,且在高壁垒下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龙头企业依托先发优势可更好更快地承接行业需求增量。

风险提示

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EVA光伏胶膜被替代、行业供给超预期增长导致竞争格局恶化、原料价格波动



"

报告标题: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碳中和承诺对化工意味着什么
作者:东方证券,倪吉
时间:2020/11/12
页数:15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011121428364429_1.pdf?1605174126000.pdf

简介:
我国对国际社会承诺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预计国内能源结构和化工产业会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具体如下:

核心观点

减少石油排放是核心问题:社会发展需要能源,能源消费也导致碳排放,目前我国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占85%,产生近100亿吨碳排放。碳减排就是要不断优化能耗结构,以低排放能源替代高排放能源。看远期,光伏、风电、核电可能完全替代煤炭,并以锂电和氢能的形式替代成品油,而天然气成为新能源的补充手段。但要实现碳中和,要求达到的最终碳排放量极低,仅15亿吨左右,这就要求石油消费也有大幅削减。虽然新能源替代煤炭的空间很大,但并不存在技术问题,相反要实现石油消费削减的技术难度还非常大,因此我们认为国内会尽快推出针对石油消费减量的产业政策。

减少石油排放带来的影响:长期以来原油相对煤炭和天然气维持很大的单位能量价格的溢价,这主要是由于成品油需求只能用原油生产,需求端有不可替代性。但是未来新能源将持续替代成品油,因此我们预计原油的大幅溢价将逐渐消退,油价可能长期维持低价。我们预计国内为了应对石油减排,还会扶持相应的新产业,参考相对领先的欧洲,我们认为可以关注塑料收回、可降解塑料和生物燃料领域的投资机会。其中可降解塑料今年初已经出台了扶持政策,塑料回收和生物燃料在欧洲已开始推行,但国内还没有应用,国内相关企业主要还在为欧洲市场服务。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考虑到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基础还非常薄弱,培育一个全新行业还需要较长时间,我们认为有望尽快颁布相应的产业政策。可以关注的标的包括塑料回收领域的三联虹普(300384,买入),可降解塑料领域的金丹科技(300829,未评级)、金发科技(600143,增持)、万华化学(600309,买入)、彤程新材(603650,未评级)、瑞丰高材(300243,未评级),生物燃料领域的卓越新能(688196,未评级)、嘉澳环保(603822,未评级)等。

风险提示

政策低于预期;技术进步风险



"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