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深度报告】

已邀请:

报告标题:动力电池产业链深度梳理: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动力电池即将迈入TWh时代
作者:山西证券,李召麒
时间:2021/12/6
页数:73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112061533190341_1.pdf?1638807718000.pdf

简介:
投资要点:

新能源汽车销量景气,未来对动力电池需求量水涨船高。中国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0%,目前渗透率为12.9%,203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占总销量的50%以上。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从2020年331.1万辆增长至2025年的164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将从158.2GWh增长至2025年的919.4GWh。

动力电池发展路径清晰,在固态电解质、高镍三元电池上技术领先的企业未来更有优势。动力电池发展的主要终极目标是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能量密度。固态电解质电池舍弃掉易燃且易产生气体的液态电解液,搭配软包电池结构保证动力电池安全。动力电池中镍离子的含量决定了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的上限,目前电池正极材料和动力电池生产厂商积极研发高镍三元锂电池,降低钴离子含量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预计在2022-2023年可实现量产。

动力电池产业链中行业壁垒高,马太效应明显。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在补贴政策退坡背景下,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厂商被挤出市场。动力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高,行业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公司积极布局上游资源。2021年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动力电池中下游生产企业利润造成巨大冲击,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动力电池上游力争改变供需紧张的局面,短期内上涨趋势没有明显变化,只有保证上游资源的供应,中下游企业的扩产计划才能如期完成。

重点公司关注:建议关注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及在高镍三元锂电池研发领先的企业。上游资源建议关注:生产氢氧化锂的龙头企业赣锋锂业,中国最大钴资源生产商华友钴业,高镍三元前驱体龙头中伟股份。中游企业建议关注:正极材料龙头容百科技,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和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结构件主要供应商科达利。下游企业建议关注:全球动力电池绝对龙头宁德时代和全球唯一一家自供优质电池的整车企业比亚迪。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对动力电池销量造成不利影响;高镍电池和固态电池对产业链部分行业造成冲击;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

报告标题:动力电池深度:从芯出发,回归技术本源、聚焦发展主线
作者:五矿证券,葛军,孙景文
时间:2021/10/12
页数:101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110121522174721_1.pdf?1634053284000.pdf

简介:
报告要点

我们关于动力电池的两大判断:性能螺旋式升级、应用倒锥形发展。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占整车成本30%-40%。目前阶段,电池性能仍然具备广阔的提升空间,我们预计未来将呈现螺旋式升级:电化学体系需要综合考虑能量和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多个维度,因此基于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将形成各有侧重、多元的动力电池产品线。同时,受益技术迭代、提质降本,电池的能力边界在逐步扩大,从而持续开辟全新的储能场景与市场,形成倒锥形的发展格局,终局将实现对移动式与固定式化石能源的替代。

提升比能为主线,电池材料持续渐进式迭代,从液态、半固态向全固态演进。

1)纵观电动化进程,提高能量密度是全球技术发展的主线,同时电化学的特点是遵循渐进式革新。2)锂作为自然界最轻、标准电极电位最低的金属元素,锂电体系的理论比能最接近化石燃料、综合性能最适配动力的应用场景,因此将作为长期的主流选择。3)正极的开发方向是高镍、富锂、高电压;目前即便三元正极的比容也仅为石墨负极的55%,因此提升正极的性能尤其迫切:一方面,三元在于高镍低钴,针对钴镍锰等过渡金属嵌锂化合物开展改性,未来270mAh/g或5V级先进正极有望靠近电芯400Wh/kg的目标;另一方面,对于理论比容低的磷酸铁锂,在于开发磷酸锰铁锂提升电压,比能有望提升15%-20%;4)负极的主要开发方向是低成本高比容;碳负极作为基体材料有望长期存在,理论比容可达4200mAh/g的硅负极正逐渐导入商用,最为理想的金属锂负极尚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5)电解质与隔膜相对成熟,伴随正负极的迭代,将持续开展改性与新材料开发;液态电池中电解质溶剂基本定型,将重点研制新型锂盐及添加剂;隔膜趋势是轻薄化,可选基体材料有望进一步拓展;6)固态电池可谓真正的颠覆;液态锂离子电芯的比能上限约350-400Wh/kg,且有机液态易燃,固态将在增强安全性的同时打开比能空间,但受制于技术、工艺和配套难点,其产业化仍需渐进开展;我们预计半固态+成熟正负极/金属锂负极将率先导入,全固态车载动力的产业化或仍需5-10年。

电池结构创新、系统集约化提高技术进步曲线的斜率。在锂电材料遵循电化学的特性渐进式升级的同时,通过工艺精进亦可加快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和综合性能的提升,方向有二:1)结构创新:主要包括做大电芯,方形电池优势独特,但4680大圆柱也可使能量增加五倍,软包则有望在固态导入中扩大应用;2)系统集约化:去掉冗余零件、功能及繁杂工艺,电池系统将向无模组化演进,不止步于CTP或刀片电池技术,未来CTC等将实现更高程度集成。

五维塑造深厚护城河,看好中国电池龙头的全球竞争力。我们认为,动力电池的高壁垒主要体现在下述五个维度,因此有利于形成强者更强的行业格局,龙头企业将引领锂电技术的发展方向:1)要求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及深厚的技术积淀;2)精益生产,极限制造创新;3)有效、高质的产能扩张,形成规模效应;4)构建完备的供应链体系;5)与全球领军车企深度协作。在此基础上,中国的电池龙头还背靠强大的本土汽车消费市场,并受益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时代红利,因此我们积极预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长期发展。

风险提示:1、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产业政策退坡或安全事件导致电池需求和产品价格下滑;

2、关键原材料及汽车芯片的供应风险、氢燃料技术发展或带来替代、全球宏观经济及汽车消费走软的风险。



"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