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深度报告】

已邀请:

报告标题:中药行业深度报告:中药配方颗粒国标实施,市场扩容可期
作者:国海证券,周小刚
时间:2022/5/10
页数:55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5101564645529_1.pdf?1652169652000.pdf

简介: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制作而成的颗粒剂,在中医处方时提供除中药饮片之外的剂型选择。中药配方颗粒是单味中药饮片的加工产物,是中药饮片经过水煎、浓缩、干燥,并辅以辅料制作而成的颗粒,相比于中药饮片,患者在使用时无需煎煮,直接冲泡服用,方便快捷。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史悠久,2001年我国正式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开启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时期。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时期保持高速增长,在饮片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主营收入从2006年2.28亿元增长至2020年约25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40%。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支付端,配方颗粒具有25%的药品加成,且不占药占比,相比中成药具有显著优势2)供给端,2016年《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各省市自治区批准部分省级试点企业,促进了配方颗粒在各省供给端的增长3)需求端,消费者对便捷性的需求。配方颗粒在饮片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2019年配方颗粒行业主营收入占比饮片(医院端销售市场)约27%。配方颗粒具有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且试点期间生产企业相对较少,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毛利率维持在60%-80%;由于配方颗粒需要一定学术推广,且部分为代理销售模式,费用率较高,行业净利率为20%左右。

2021年2月,《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发布,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开始实施国家标准,迎来中药配方颗粒全面放开的发展时期。我们分析国标实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配方颗粒行业产生重要影响,1)医保支持省份增加及销售终端的放开,促进配方颗粒行业扩容,预计中药配方颗粒行业2025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500-600亿元。国标实施后鼓励配方颗粒纳入医保,多个省份将配方颗粒新增纳入医保,或者将配方颗粒医保范围扩大;此外,配方颗粒销售终端从二级以上中医院扩大至所有医疗机构,销售终端的增加将有力促进行业扩容。经测算,中药配方颗粒行业2025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500-600亿元。2)生产和使用标准的提高使得配方颗粒营业成本上升,国标促使配方颗粒当量变化,使得同样的饮片处方下,配方颗粒的使用量上发生变化;加之生产标准的提高,使得配方颗粒营业成本增加,经测算营业成本上升约85%。3)配方颗粒涨价,为平衡国标实施带来的配方颗粒营业成本增加,企业端亦在协商涨价,目前在部分医院终端,配方颗粒品种已经实施涨价。4)配方颗粒集采,国标实施使得配方颗粒生产标准统一,且逐步使得配方颗粒进院价格趋于统一,将促进集采的发生。2022年1月6日,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首次联采工作对外宣布启动,联采范围覆盖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等类型。

国标实施,配方颗粒跨省销售实行备案制,长期看利于配方颗粒行业的市场化发展。配方颗粒试点期间,部分地区对省级试点企业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本土保护,并对国家级试点企业及其他省级试点企业的跨省销售形成一定阻碍。国标放开后,配方颗粒的销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标的品种需要符合省级标准,同时跨省销售实行备案制。短期来看,在国标实施的过度期,配方颗粒的国标和省标品种不全面,将使得各省配方颗粒小企业具有生产和销售其他配方颗粒品种的机会,仍然会存在地方保护情形。长期看,随着配方颗粒国标的覆盖度增加,配方颗粒行业有利于加强市场化发展。

龙头企业具有产地、技术、资源、规模等优势,看好强者恒强。中国中药具有全国化配方颗粒产地布局,且具有自身配送体系,在新国标实施的过度期仍然具有全国化销售优势;同时具有药材种植GACP基地,饮片炮制能力,具有全产业链优势,看好中国中药长期发展空间。康仁堂“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实行全产业链质量监控,具有产品端优势,看好红日药业国标后发展空间。华润三九作为配方颗粒国家级试点企业,亦积累了全国化生产和销售优势,看好华润三九配方颗粒业务的扩容空间。神威药业多年来积极布局中药配方颗粒产业,作为河北和云南省首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全国销量排名第六的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在全国市场放开的机遇下,将向形成全国网络的目标发展,看好神威药业配方颗粒发展空间。

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国标实施后鼓励配方颗粒纳入医保,且配方颗粒销售终端从二级以上中医院扩大至所有医疗机构,将有力促进行业扩容,给予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推荐评级。建议重点关注中国中药、红日药业、华润三九。

风险提示:1)集采降价超预期;2)药品加成政策变动的风险;3)原料上涨超预期;4)市场竞争情况加剧;5)疫情扰动影响行业发展;6)对饮片的渗透不及预期;7)重点关注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



"

报告标题:中药行业深度报告:政策助力行业拐点显现,关注中药传承创新
作者:国融证券,张志刚
时间:2022/2/18
页数:24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2181547751017_1.pdf?1645203000000.pdf

简介:
投资要点

中药新政策连续发布,审批鼓励与医保支付双重支持。2019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从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等六大方面提出 20 条意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1 年 2 月,国务院再次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提高中医药发展效益等七大方面提出 28 条政策措施。2021年 12 月 30 日,国家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优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可以看出国务院从全局角度出发,统筹各个部门,充分表明国家未来对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会给予重点支持。

中药创新药注册审批优化,新药获批加速。2020 年 12 月,药监局提出改革中药注册新分类,并构建完善了中药审评证据体系。即新审批标准是在强调临床疗效,淡化成分。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随后发布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发布了 10 条中药注册减免/豁免相关内容,如:包含合理使用人用经验证据、减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引入真实世界研究、豁免 I、II 期研究、豁免院内制剂部分申报材料、豁免申请变更部分材料等条例,而这些临床试验的豁免,将会大幅提升中药创新药的审批进度,进而加速新药整体的获批上市。最后,横向对比最新 2020 版化学药、生物制品的注册申报流程也可以看出,中药创新药的研发与审评周期是大幅缩短的,从 2022 年 1 月份上市的中药创新药淫羊藿素软胶囊审批周期也可以看出。

中药行业未来将呈现出结构性分化态势。从存量产品角度看,部分中药注射液由于临床疗效、安全性存在争议,同时随着中成药联盟集采的推进,现存中药供给端将继续出现优胜劣汰的情况。从增量产品角度看,2021 年以来,我国中药创新药评审明显提速。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已累计批准 12 种中药新药,而2016-2020 年期间创新型中药年均获批仅 2.6 个。整体看,一方面是政策捋顺中药新药的分类和审评审批制度,为药品研发和上市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中药审评审批进度提速,优先级可能提高。最后,部分企业如以岭药业、新天药业等将借助传统独家产品优势抓住行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利用前期已积累的中药新药研发投入及申报项目数量,快速推进创新品种的上市销售,进而带动公司业绩与估值的提升。

投资建议:2022 年初至今,中药指数下跌 14.77%回调略大,同时估值层面再次跌至本轮行情启动时初,而往后看,中药的最大利好因素是政策+需求+估值均将在 2022 年出现边际好转,同时可以期待部分 OTC 龙头企业业绩的持续稳健,进而再次带动中药板块的行情。但预计中药行业第二波的行情将会呈现出结构性分化态势。因为从存量产品角度看,随着中成药联盟集采的推进,现存中药供给端将继续出现优胜劣汰的情况。从增量产品角度看,2021 年以来,我国中药创新药评审明显提速。截至 2021 年12 月 31 日,已累计批准 12 种中药新药,而 2016-2020 年期间创新型中药年均获批仅2.6个。因此随着中药审评审批进度的提速,每当有新药上市产品临床进度发生改变,都属于行业级别的利好,如 2022 年初时中药新药淫羊藿素软胶囊的获批上市,也促发了一小波中药行情。

同时从投资的核心逻辑看,2022 年中药行业最大的利好因素是政策支持,同时可以期待部分 OTC 龙头企业业绩的稳健表现。首先需求端,医药行业的刚需特性和医药消费升级等因素共同支撑着中药行业需求平稳增长。政策端,促进中药守正创新、发展配方颗粒、医保及支付政策的支持、中药饮片可以继续加成不超过 25%等形成一系列利好政策,为中药行业带来政策红利和新增需求。“治未病”的特有优势为中药行业带来发展机会。业绩端,中药行业走出低点,呈现边际改善趋势。估值端,中药行业经过估值修复后仍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低于生物医药整体估值水平。“政策+医药消费升级+业绩改善+估值优势”共同构建出中药行业的投资机会,因此可适当关注政策鼓励和政策避风港领域,如院内制剂较多的中药创新药龙头企业和资源型中药企业。

风险因素: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企业业绩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医院端疫情防控加剧风险。



"

报告标题:中药行业深度之七:拨云见日,21个获批创新中药全解析(1-10)
作者:华安证券,谭国超
时间:2022/2/10
页数:59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2101546061373_1.pdf?1644485318000.pdf

简介:
中药销售回暖,细分领域向头部集中:

整体上中药主要销售金额集中在内科领域,随后是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等。申报数量趋势和销售金额趋势保持一致,内科占比最大,整体呈现头部集中形态。

政策利好推动创新中药注册审批优化:

从2007版中药注册分类到2020版中药注册分类,9个类别整合为4个大类,创新中药单列,包含1.1中药复方制剂,1.2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及其制剂和1.3新药材及其制剂。

《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10条中药注册减免/豁免相关内容,包含合理使用人用经验证据、减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引入真实世界研究、豁免I、II期研究、豁免院内制剂部分申报材料、豁免申请变更部分材料等条例。

横向对比最新2020版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的注册申报流程及今年审批事件,中药减免政策相对明确,申报数量增长快速,审批时间趋于下降。

长期机遇显现,创新中药密集获批:

2017年-2022年共获批21款创新中药,在众多中药新药中,审批时间最长为3606天,最短为239天或应急批准。新冠相关药物审批时间相对较短,单个药品最短审批相比最长审批时间缩短93%。2022年1月最新审批时长相较2017年缩短92%,整体上中药创新药审批在加速。

从领域来看,2017-2022新药中新冠药物和妇科药物占比较高。根据公开可查资料,中药新药披露的关键临床研究均为II/III期、随机、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同时21个中药创新药在上市前后,超过一半有注册临床之外的询证医学文献。

21个创新中药所处领域竞争格局和延展性良好,多个创新中药打破了治疗领域无中药的局面,并作为独家中药存在良好的扩容和替代空间。



"

报告标题:中药行业深度之七:拨云见日,21个获批创新中药全解析Ⅱ(11-21)
作者:华安证券,谭国超
时间:2022/2/10
页数:51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2101546057996_1.pdf?1644485163000.pdf

简介:
中药销售回暖,细分领域向头部集中:

整体上中药主要销售金额集中在内科领域,随后是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等。申报数量趋势和销售金额趋势保持一致,内科占比最大,整体呈现头部集中形态。

政策利好推动创新中药注册审批优化:

从2007版中药注册分类到2020版中药注册分类,9个类别整合为4个大类,创新中药单列,包含1.1中药复方制剂,1.2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及其制剂和1.3新药材及其制剂。

《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10条中药注册减免/豁免相关内容,包含合理使用人用经验证据、减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引入真实世界研究、豁免I、II期研究、豁免院内制剂部分申报材料、豁免申请变更部分材料等条例。

横向对比最新2020版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的注册申报流程及今年审批事件,中药减免政策相对明确,申报数量增长快速,审批时间趋于下降。

长期机遇显现,创新中药密集获批:

2017年-2022年共获批21款创新中药,在众多中药新药中,审批时间最长为3606天,最短为239天或应急批准。新冠相关药物审批时间相对较短,单个药品最短审批相比最长审批时间缩短93%。2022年1月最新审批时长相较2017年缩短92%,整体上中药创新药审批在加速。

从领域来看,2017-2022新药中新冠药物和妇科药物占比较高。根据公开可查资料,中药新药披露的关键临床研究均为II/III期、随机、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同时21个中药创新药在上市前后,超过一半有注册临床之外的询证医学文献。

21个创新中药所处领域竞争格局和延展性良好,多个创新中药打破了治疗领域无中药的局面,并作为独家中药存在良好的扩容和替代空间



"

报告标题:中药行业深度之四——中药创新药:踏时代浪潮,创新中药曙光初现
作者:华安证券,谭国超
时间:2022/1/4
页数:37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1041538444939_1.pdf?1641307920000.pdf

简介:
政策端:

国家顶层设计发布《中医药传承意见》,从医保、医疗服务、支付端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支持。

支付端:

2017-2020年中药纳入医保的比例逐年攀升,2021年中药医保入围后的中标率(84%)高于西药入围后的中标率(53%)。同时在医保续约层面,中药续约降幅非常温和。并且2021年12月30日发布的《中医药传承意见》中提出在中医医药机构、中药药品医保纳入等方面给予指导,并指出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DRG付费。

申报端:

更新后的2020版中药注册分类中,中药创新药被单列作为第一大类。在2016-2021的191个申报项目中,中药创新药的比重逐年大幅提升, 2021年中药创新药申报占比为65%,是2020年的2倍,2019年的5倍左右。

审批端:

2017-2020供获批20款创新中药,其中2021年获批12个,超过2017-2020年总和,中药创新药快速起步。

临床端:

根据可统计数据,近8年国内共开展905项中药相关临床研究,更注重循证医学和上市后再评价;近3年来看,伴随着创新药的大浪潮,中药III期临床比例逐步提升,并出现多项国际多中心研究。

企业端:

基于中药创新药的发展,我们梳理中药创新药标的包括:健民集团(已覆盖,买入评价)、新天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以岭药业、方盛制药等。



"

报告标题:中药行业深度报告:品牌中药OTC:看好政策支持、业绩确定、估值性价比高的稳健赛道投资机会
作者:开源证券,蔡明子,古意涵
时间:2021/12/23
页数:33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112221536128516_1.pdf?1640243926000.pdf

简介:
中药行业具备确定业绩增长以及估值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看好”评级

政策方面,中药作为我国特色药品种类,一直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从已落地的中成药带量采购来看,集采价格预计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而是基于其成本,保证中药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且品牌中药OTC主要销售渠道在零售端而非公立医疗机构,具备较高的价格维护能力。基本面方面,大部分品牌中药OTC企业在过去几年保持收入10%-20%稳定增长,并且通过品类扩张、营销渠道改革等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曲线。业绩方面,2021年较多品牌中药OTC企业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对核心员工激励充分,业绩增长确定性大。估值方面,根据万得一致预期,截至2021年12月22日,中药板块2022EPE为33.7倍,低于医药生物整体行业的34.3倍,具备估值性价比。整体来看,中药行业受政策支持,具备确定业绩增长以及估值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看好”评级。

中成药行业经历前期快速增长后调整优化,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

中成药行业在经历前期快速增长后目前进入了调整优化期,但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加大、行业政策及标准不断完善、2019年后新产品获批加速,具备更高临床价值、更强安全性的中成药将淘汰行业中的不合格品类,优化行业产品结构,同时增强市场接受度和使用意愿,助推中成药行业长期的高质量发展。

管理层积极进取、产品推陈出新、营销提质增效下,较多公司迎来快速发展

纵观大部分品牌中药OTC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6个因素为促进品牌中药OTC发展的重要动力:管理层、原料、品类、品牌力、产能、渠道。管理层为品牌中药OTC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近年来,云南白药混改成效显著,片仔癀推行“一核两翼”战略取得重大成效,同仁堂启动营销改革打造“4+2”经营模式,东阿阿胶快速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寿仙谷推广片剂走向全国市场,济川药业合作天镜生物强化儿科优势领域,羚锐制药、建民集团、福瑞股份、华润三九则在2021年皆开展了股权激励,设置了积极的考核目标,体现对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品类是决定中药OTC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较多公司通过升级内生产品、开拓外延产品实现内生外延持续增长,取得明显成效。此外,较多公司经过前期快速发展后关注营销效率,整合渠道,实现提质增效,且大力拓展OTC端提升政策免疫能力、盈利能力。

推荐及受益标的

综合考虑政策免疫性、估值性价比、业绩确定性,推荐标的:羚锐制药、天士力;受益标的: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同仁堂、健民集团、寿仙谷、华润三九、福瑞制药、济川药业(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营销整合不及预期风险。



"

报告标题:中药行业深度报告:“经”“时”致远,创“新”流传
作者:中航证券,沈文文
时间:2021/8/11
页数:60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108111509352657_1.pdf?1638543647000.pdf

简介:
核心观点:

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6801.2亿元,中药占据我国医药市场32.1%市场份额。但在药品流通市场结构中占比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大幅挤压了中药的消费和使用。截至2021年7月31日,中药板块上市公司71家,在医药生物行业中市值占比为11.41%,自2011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考虑到新获批的中药新药数量少,中药行业进入存量博弈的时代。过去一年、五年和十年的市场表现显示,短、中和长期的中药上市公司都呈现两极分化的结构性行情。

中药迎来长周期的政策红利窗口期。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医药产业发展,表示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基药目录的调整数据显示,中药品种的增速最快。医保目录自2004年开始启动,对比2004年和2020年的医保目录,中药数量增长同样是最快的,尤其是内科用药。同样,我们认为,未来中成药大品种或有望纳入集采行列,进一步优化中成药市场格局,比较优势突出的中成药品种或将从中受益。

我国目前拥有中药材资源12807种,根据采收方式分类,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三种。其中植物类中药材有11146种,动物类中药材有1581种,矿物类药材有80种。中药产业链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中药材种植、制造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根据产业形态,可以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注射剂和中药保健品。2019年我国中药材市场规模为1653亿元,其中批发市场规模为1571.85亿元,零售市场规模为81.15亿元。近年随着中药材需求幅度和市场价格提高,中药材市场规模整体呈平稳增长趋势,未来市场空间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中,出口金额11.77亿元,较2018年有所反弹。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的下游,也是我国中药产业第二大市场。2019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为1932.50亿元,同比增长12.69%,恢复增长态势。中成药作为我国中药市场中第一大品类,近年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019年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为5386.55亿元,同比增长7.5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7879.30亿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注射剂呈现一升一降的发展态势。此外,中药保健品市场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2019年我国中药保健品市场规模为974.50亿元,同比增长9.47%。

需求端的数据显示,老龄化人口结构趋势构建长期需求基础。综合考虑城镇和农村人口的收入情况、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和医保基金的盈余情况,我们认为中药产业具备持续向好的基础。

中药行业标准配置比例先升后降,重仓持股比例进入下降通道。2011H至2017年间,中药板块行业标准配置比例在医药生物7个二级板块中长期处于领先位置。2017年后行业标准配置比例逐渐回落,目前标准配置比例细分行业第五。2016H至2021H期间的数据显示,中药板块长期处于低配状态,2021H板块低配3.35%,达到近五年低点。

历史市盈率分位数据显示,中药板块目前处于较低水平。中药板块目前PE为32.12,处于35.93%分位,历史最低PE为17.29,最高为92.98,历史PE中位数为35.04。目前中药板块整体分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低于板块历史中位数。市净率方面,中药板块同样低估。中药板块目前PB为1.80,处于28.83%分位,历史最低PB为1.80,最高为7.4,历史PB中位数为3.87。中药板块市净率同样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同A股相比,中药行业市盈率溢价比率自2018年以来显著处于下滑通道中,和2011年相当,市净率溢价比率自2013年以来便进入下降通道。

投资策略。追溯中药行业的发展历程、来源和市场应用场景,中药行业目前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供给侧的数据显示,在鼓励发展创新药的药政环境下,获批的中药新药占比越来越少,并且趋势不可逆转,因此可以说中药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博弈的阶段。临床应用上的使用特征显示,中药会在慢病、未病、保健和疗养等领域重构自己的价值体系,同时临床效果突出的中药产品会同创新药一样持续绽放光芒,因此中药行业的投资逻辑会同时具备医药和消费的属性。综合考虑政策环境、供给侧、需求侧和消费结构等因素,建议在存量博弈的市场环境中围绕“真创新”和“强消费”属性的上市公司布局。

重点公司。具体到上市公司层面,可以通过产品壁垒、需求弹性、市场空间、临床效果、品牌价值和治疗领域六个维度筛选投资标的,建议关注以岭药业、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和白云山。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药品不良反应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