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深度报告】

已邀请:

报告标题:储能行业深度报告:六类储能的发展情况及其经济性评估
作者:英大证券,刘杰
时间:2022/5/10
页数:37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5101564746581_1.pdf?1652221508000.pdf

简介:
本报告对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钠离子、全钒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等六种储能的发展现状、系统成本、应用前景做了评估。

多种储能路线进入发展快车道。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新能源消纳以及电网安全保障必要保障,在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需求空间广阔。国内市场,风光强制配储政策推动储能需求指数增长;海外方面。2021年美、欧、澳等国家皆出现爆发性增长。在市场需求爆发以及政策鼓励的双重推动下,成熟的抽蓄以及锂电储能呈现爆发性增长,其他新型储能路线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抽水蓄能:巨量项目开工建设。抽水蓄能是最为成熟的储能技术,具有技术优、成本低、寿命长、容量大、效率高等优点。我们测算在不考虑充电成本的前提下,常规抽水蓄能电站LOCE范围为0.23-0.34元/kWh,是当前最为经济的储能方式。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按照6元/W测算,投资须达5400亿左右;截至目前我国各省公布的重点项目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已达104.3GW,累计投资超6000亿。建议关注核心受益标的中国电建。

锂离子电池储能:正处于超级爆发周期。根据GGII统计,2021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48GWh,其中电力储能电池出货量29GWh,同比增长339%;而根据全球研究机构EVTank与伊维经济研究院共2021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66.3GWh,同比增长132.6%,电力系统储能是主要增量贡献。当前铁锂储能成本较高,但在海外高电价地区已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铁锂电池是当前应用最成熟的电化学储能,预计随着成本降低以及循环寿命的提高,经济性将不断提升。建议关注宁德时代、比亚迪、派能科技、德业股份。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成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重要补充。压缩空气储能之前受制于储能效率较低,电量损耗成本较高,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大型电站储能转化效率已经上升至70%-75%,低于抽水蓄能电站,但已经具有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目前商业化项目正在大规模上马。

我们测算,在初始投资成本6元/W,年均循环次数400次,储能循环效率73%,储能系统寿命为30年的假设下,压缩空气储能度电成本约为0.436元/kWh。而在初始投资5-6元/W,年循环次数达到450-600次的情况下,度电成本区间为0.252-0.413元/kWh。压缩空气度电成本依然要略高于抽水蓄能,但是远低于磷酸铁锂;另外,其投资周期较抽水蓄能短,且单体投资规模限制小;综合看来,压缩空气储能有望成为抽水蓄能在大规模储能方面重要补充。建议关注中储国能(未上市)、杭锅股份等企业。

钠离子电池:性能优异,被寄予厚望。决定电化学储能能否被大面积应用的关键因素包括安全性、材料资源可得性、高低温性能、寿命、投资成本等,而根据钠离子电池最新研究进展,钠离子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其在规模化应用后成本有望低于铁锂电池,可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得到广阔应用。当前,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中,商业化在即;其中,中科海钠目前规划了两条一共2GWh的钠离子电芯的产线,目标是实现今年投产;宁德时代表示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建议关注中和海纳(未上市)、宁德时代、华阳股份。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具有寿命长、安全性好、输出功率大、储能容量大且易于扩展等特点,2019年以来我国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正加快建设。目前成本问题仍是钒电池大规模商业应用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我们测算,在电化学储能中,全钒液流电池LCOS与铁锂电池接近,但是能量转化效率方面不如锂电池,且布置灵活性、温度环境要求较高。行业当前处在由示范阶段转向商业化过程中,预计未来随着技术以及工程进步,成本会有较大的下降空间,能效也有望进一步提高。建议关注大连融科(未上市)、北京普能(未上市)。

铅炭电池储能。铅碳电池是一种电容型铅酸电池,是从传统的铅酸电池演进出来的技术。铅炭电池同时具有铅酸电池和电容器的特点,且拥有非常好的充放电性能,延长了电池寿命,可以达到2000次以上,远高于铅酸电池的300-500次。通过测算比较,发现虽然铅炭电池初始投资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其放电深度低于其他储能形式,度电成本优势并不明显。另外如果考虑实际使用中能量损耗成本,铅炭电池因能效相对铁锂电池较低,经济性会处于一定劣势势。新型储能百花齐放的状态下,铅炭电池也将有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能效提升以及成本下降。

风险提示:需求增速不达预期、政策变动风险、产业链竞争格局恶化、技术路线演化超出预期。



"

报告标题:储能深度系列(二):产业链龙头乘风起航
作者:开源证券,刘强
时间:2022/3/16
页数:29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3161552967850_1.pdf?1647444450000.pdf

简介:
储能行业东风已至,产业链龙头蓄势待发

从地位角度看:新型储能是清洁能源,社会进步的支柱,政策驱动国内外储能行业高速发展。从发展阶段看:国内储能是从0-1的发展阶段,电网/发电侧在商业模式层面有一定提升空间。储能产业链日渐成熟,建议从价值量、业绩增速、储能收入占比、行业壁垒及集中度等角度考虑:(1)从价值量角度看,电池和储能变流器环节成本占比较高,阳光电源等公司受益;(2)从业绩增速看,短期重视海外家储,中长期关注电力储能打开储能增长的二次曲线;(3)从储能收入占比来看,储能收入占比高、弹性好的公司包括电池领域的鹏辉能源、派能科技,变流器领域的德业股份,系统集成领域海博思创;(4)从行业壁垒角度,储能电池对循环寿命要求高,目前宁德时代等龙头的磷酸铁锂电芯具备性价比优势;(5)从行业集中度角度考虑,储能电池领域集中度高,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企业规模优势显著。

储能电池:短期差异化竞争发挥各自优势,中长期持续考验技术和成本储能电池从规模量级上,是从0-1发展的阶段,量小所以其毛利率相对较高,宁德时代的储能电芯毛利率高于动力电芯。中长期看,规模化降本后成本将是重要竞争要素。头部电池厂一体化布局完善,后期成本优势相对显著,有助于在需求量增速高、成本控制要求高的电力储能领域占据核心位置。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等虽整体规模较小但利润率高,派能科技、鹏辉能源等专注于这一领域,在对产品的设计、理解以及渠道方面有一定先发优势。钠电池随着产业链逐渐成熟,有望凭借其低成本优势在大储能领域逐步应用。

储能变流器:品质要求高,影响电池寿命

国内变流器厂商在全球市场份额高、竞争力较强。大储能领域,阳光电源的核心优势体现在:(1)全产业链自主研发布局,(2)渠道优势,光伏客户与储能客户有一定重叠性。家庭/便携储能领域,固德威布局最早,目前规模在国内领先,德业股份发展迅速,华宝新能在便携式储能领域有一定先发优势。

储能系统集成&产业链延伸:参与方多元,需兼顾渠道与技术

系统集成:国内装机规模排名靠前的系统集成商中,除阳光电源和海博思创外,主要是来自电力行业的企业,他们的优势是更加了解电网运行特点,在下游招投标渠道方面有一定优势;林洋能源选择与头部电池企业合作探索储能电站。产业链延伸:宝光股份旗下宝光智中专注于电网储能辅助调频业务等,在电力市场项目经验丰富;青鸟消防布局储能消防市场,优势在于拥有自研芯片,强化感温、感烟、气体探测等方面技术;英维克提供优质温控,公司深耕温控行业多年,推动行业从风冷到液冷的技术升级,在同类产品中市占率领先;星云股份与宁德时代等电池龙头创办时代星云深度合作,业务覆盖储能各个细分市场。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上游涨价影响下游利润空间



"

报告标题:储能行业深度报告:承新能源东风,储能迎来爆发
作者:国融证券,张志刚
时间:2022/3/11
页数:27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3111551975078_1.pdf?1647025663000.pdf

简介:
投资要点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后续发展依赖储能。全球风光发电量从2016年的5.2%提升到2020年的9.6%,2025年预计会到16.5%。可再生能源发电峰谷发电量变化大、难以控制,随着风光发电占比提高,对电网冲击会变大,对电网在输配、调控等方面要求更高。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提升大势所趋,新能源发展创造了储能的需求。储能应用场景多样:除了改进电网和传输技术,发展储能技术必不可少,储能应用场景包括:1)发电侧,对于配套新型储能的发电项目,可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并网时序、系统调度、保障小时利用数等方面给与一定的倾斜;2)用户侧,进行各种“储能+应用场景”的探索和创新,探索多种商业模式;3)电网侧,推动储能合理布局,建立电网侧独立电价机制,提高风光电站配储比例。

储能预计十年有20倍增长空间,行业有望保持高增。根据CNESA的保守预计,2021年累计装机规模为5790.8MW,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57.4%,市场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乐观场景下,2021年市场累计规模达6614.8MW,再创新高,2024年和2025年累计规模分别可达32.7GW和55.9GW,2021-2025年复合增速为84.5%。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全球能源存储展望》报告中显示,2020年末全球的在线大规模储能容量为17GW,且已有2620亿美元的投资用于正在建设中的345GW储能装置,到2030年累计安装量将达到358GW,是2020年16.5GW的20倍以上。中国和美国是最大的两个市场,在2030年将占全球累计装机一半以上。

储能产业链覆盖设备、安装、运营全环节,电池和PCS是储能核心零部件。储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设备厂商、中游系统集成及安装、下游终端客户。其中设备包括电池、BMS、EMS、PCS等多个部分,电池是核心部分,占到了成本的67%;BMS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成本占比为9%;EMS主要数据采集;PCS是储能变流器,主要负责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进行直流和交流的转换,成本约10%;中游包括设备厂商和专业厂商两类;下游包括风光电站、分布式、电网、通信运营商等终端客户。

投资建议:建议从三个方面把握主线:一是关注储能锂电池厂商: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同源,随着龙头厂商扩产,成本有望快速下降,储能电池对于动力电池厂商是纯增量业务,关注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龙头电池厂商;二是关注储能变流器厂商:成本占比最高的锂电池和变流器两个环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厂商趋同,可以关注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等龙头PCS厂商;三是关注全球户用储能龙头企业派能科技:海外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公司具有客户和渠道的先发优势。

风险因素:储能装机量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继续上行;储能行业政策不达预期。



"

报告标题:储能行业深度报告:聚势前行,如日方升,开启万亿蓝海新篇章
作者:东吴证券,曾朵红
时间:2021/8/11
页数:97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108111509423700_1.pdf?1628699589000.pdf

简介:
全球储能市场快速增长,中国新增装机跃居第一。 随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消纳、输配、波动等问题显现,储能的刚性需求逐渐显现。 2020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5.3GW/10.7GWh,同比+57%,主要得益于中国(新增1.2GW/2.3GWh,同比+168%)和美国(新增1.1GW/2.6GWh,同比+207%) 储能市场的迸发,全球累计装机16.5GW/33.1GWh。

拐点已至!光储一体化和峰谷套利未来潜力庞大。 2020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中可再生能源并网的装机量占比最大,达48%,2021年储能系统成本降至1.5元/Wh左右,是储能经济性拐点,我们预计2030年集中式新增风光储能需求达179GW/443GWh。用户侧主要指分布式的自发自用及峰谷价差套利,海外高电价推动储能自发自用需求增长,随电力市场化发展,峰谷套利空间打开, 价差在0.7元/kWh以上具备经济性,我们预计到2030年全球分布式光伏储能新增需求达336GW/1091GWh。电网侧主要指根据电网指令进行电力市场的调峰调频服务, 我们预计到2030年调峰调频服务带来储能新增需求超19GW/38GWh。 另外因5G基站产业化带来的储能辅助服务需求, 我们预计到2030年5G基站储能累计需求约30GW/112GWh。 综上,国内外利好政策出台,且储能经济性拐点已至,储能市场迎来迸发, 我们预计到2030年新增储能需求将达536GW/1575GWh, 2021-2030年复合增速为55%,其中国内约176GW/534GWh, 2021-2030年复合增速为61%。

海外市场率先迸发,公共项目与户用需求共振。 2020年美国储能市场迸发,成为全球第三大储能市场,公共事业储能项目集中落地,是2021-2024年的重要增量,同时电力供应不稳定刺激户用储能需求, 我们预计2030年美国新增储能需求将达138GW/441GWh。 欧洲2019年开启储能元年, 2020年再创新高,跃居全球累计储能的最大市场,其中德英领跑,德国是全球最大户用储能市场,主要是居民电价高企及补贴政策转向家用储能所致,英国则主要是由大型储能项目部署拉动增长, 我们预计2030年欧洲储能需求达131GW/394GWh。 韩国储能电池安全性影响,新增装机下滑,但2020年仍是全球第二大储能市场。

海外拓展+技术降本两大趋势,储能产业方兴未艾。 储能产业链主要由电芯+PCS+BMS+EMS等构成,其中电芯成本占比67%,是储能系统降本的关键。 产业链两大趋势明确: 1、高毛利吸引下海外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各环节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2、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是储能技术发展趋势,降本提效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竞争格局逐渐优化。 2021年磷酸铁锂已成为主流技术方向,电池竞争格局逐渐显现,宁德有望复刻动力电池龙一地位。逆变器方面阳光电源保持国内储能逆变器+储能系统龙头,海外出货加速渗透。储能系统方面电池厂、逆变器厂商、电站厂商均进入储能系统竞争,其中比亚迪实现储能全产业链覆盖,海外市场表现亮眼;阿特斯在手储备项目近1.5GWh,美国高端市场储备充足。

投资建议: 考虑到储能经济性拐点已至,且目前国内外多项支持政策密集落地,万亿蓝海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储能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技术降本+海外拓展,供应链将充分受益, 重点推荐储能逆变器及集成商(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储能电池及集成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材料(德方纳米、恩捷股份、天赐材料、星源材质、科达利),关注德业股份、阿特斯太阳能、 盛弘股份、百川股份、星云股份、永福股份、四方股份、合康新能、上海电气、科士达等。

风险提示: 政策支持不及市场预期,成本下降不及市场预期,电网消纳问题限制,行业竞争加剧等。



"

报告标题:储能行业深度报告:碳中和集结号吹响,储能赛道一触即发
作者:浙商证券,邓伟
时间:2021/8/2
页数:36

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108021507637444_1.pdf?1627944601000.pdf

简介:
本篇报告我们想强调:储能作为一种柔性电力调节资源,在全球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低碳转型进程中,具备长期的、正向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在新能源消纳、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提升电网系统灵活性稳定性的技术必要性已得到充分验证。经济性只是短期的摩擦性因素,投资者更需具备“终局”意识,关注储能资产长期定价逻辑的根源。

投资要点

刚需驱动:新型电力系统核心资产,全球能源转型关键赛道

当前全球风光发电量占比9%,预计2050年达56%。风光发电资源禀赋与负荷匹配度低,大规模开发并网后,对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带来挑战。电化学储能解决风光发电出力波动性、平衡电源与负荷侧功率,是提高电力系统供应安全性、灵活性和综合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其必要性已得到充分论证。

政策催化:全球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完善

全球电力市场机制及政策不尽相同,但对储能的需求趋势高度一致。中国:新一轮储能顶层政策已出台,行业加速发展预期抬升:电源侧新能源配储政策“加持”,2020年已实现快速增长且有望快速起量;电网侧价格机制仍在探索,远期辅助服务空间巨大;用户侧得益于分时电价改革超预期,工商业储能盈利模型更为优化,或加速形成市场化力量。海外:欧美地区电力交易高度市场化,储能可参与市场交易,具备丰富受益来源,叠加高电价与补贴政策,经济性优、市场需求大。南非地区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储能提升电力供应稳定性,有望成为下一个蓝海市场。

市场空间:2025年全球规模超千亿,5年成长空间超过10倍

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4.7GW,同比+62%,2016-2020年CAGR=46%,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根据我们搭建测算模型,2025年中国储能预计新增45GWh,“十四五”期间装机CAGR=70%,对应市场规模499亿元。2025年全球储能预计新增172GWh,5年CAGR=75%,对应市场规模2370亿元。中国及全球5年增长空间均超过10倍,是碳中和弹性最大赛道,建议积极布局相关企业获得超额收益。

投资建议:电池环节价值量高,逆变器弹性大,推荐龙头及高成长企业

电池与逆变器环节系统成本占比最高,分别为60%和20%,是产业链中高景气度方向,相关企业有望充分受益行业红利。从弹性测算结果看,逆变器环节弹性相比锂电池更大。建议关注宁德时代(电池技术优势+超前布局)、阳光电源(电力电子与系统集成能力)、派能科技(纯正户用储能标的)、锦浪科技(储能逆变器开始放量)、固德威(储能系统收入弹性大)和亿纬锂能(多元储能业务快速发展)。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储能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等。



"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